2003《似水年华》

*免责声明:我是真·爱国爱党,俏皮话真的只是俏皮话,现在这个社会其实挺好的,我没有任何不满的。

缘起

大二加入我们宿舍的舍友,一个特文艺的北方人,于是,我听了三年《年华似水》,一直觉得很好听,但没去问是什么歌,还因此买了张李健的《似水流年》。

2014年8月底,在福州西湖边上的福建会堂,第一次看话剧,赖声川的《暗恋桃花源》,里面黄磊是主演。于是,才猛然发觉,原来黄磊的标签不是“爸爸去哪儿”啊。

于是就网购了几张黄磊专辑或者电视原声带的CD和磁带,慢慢对这个曾经的文艺男标杆有了些了解,也想着去补习下他那些文学电视剧。不过,由于一直以来电影看多了之后,难以接受电视剧的节奏,所以一直没能开始看。

2017年5月,开始了目前这一段环境宽松些的独居生活,便又想起了补习黄磊电视剧的计划,很自然的选择是黄磊的这本“自传”。

技术问题

华语电视剧有两大坑,一个是节奏,那些剧情、人物,你不能说他是没用的,但节奏被拖慢这种事情,真的已经习惯不了了。另外一个是表演形式,看电视剧最常见的一种体验是“犯尴尬”,替里面的演员、表演、剧情、台词,总会有理由的,让你觉得“额,这是什么鬼?”

而除了这两个共性问题,《似水年化》还有两个技术问题。第一个,收音。因为我是在客厅里用电视看的,城中村的晚上是很安静的,但这电视剧应该是现场收音,剧中讲话小声,导致80%的时间放出来音量那个小啊……每次播放器自动播放别的文件的时候,都会让我的心脏跳一下。第二个,时间线。等到剧情开始走乌镇和台北双线的时候,我总是会默默地纠结,“时间加起来好像不对”、“这个时空不应该同时存在这两个剧情吧”。也因此,我终于治好了“逻辑死强迫症”,学会了淡定地接受各种bug,只要能看懂主创想讲什么就好了。

当然,诸如穿帮镜头、群演不自然、场景太单一这些经济问题就没什么好讲的,那时候的黄磊应该比现在的LH有地位,但那时候,一个亿可以拍一年的电视剧数量了吧。

从技术上说,那些彩色手绘动画的特效,感觉起来还真不错,是文青们的调调,比起那些“现实镜头梦境”的精神错乱感,简直就太棒了。

齐叔

全剧最出彩的就是朱旭饰演的齐叔齐沛霖了,他等待莹一生的设定,无疑是最讨巧的。

不过,我从第一集开始,是被他那种,怎么说呢,“在人群中又不在人群中”的睿智感,吸引的。具体点,就是,大家都感觉他很亲切,但其实他从来都是独自一个人;好像他的等待和坚持并不算聪明,但其实他看得是最透的。

豆瓣上,网友评价齐叔,截取的是这段台词——“有的事情,我能说,有的事情,我说不出来,还有的事情,我不想说。不过,你呢,也不小了,我说也没有什么用。你再高兴几天吧,只不过高兴过了,别太伤心就好。”

这段台词是真的很毒,用在我身上,心都会扎破。而配上齐叔那说话的语调、停顿,这顿唠叨听起来还不错。

齐叔说他年青时一直在流浪,寻找,直到到了乌镇,然后就呆了一辈子。最后他终究还是离开了小镇一趟,关于他和莹的见面,镜头终止在房门前,他们谈了什么呢?沛霖弟有没有在他生命中最后跟莹姐说出他的爱意呢?

结局时,齐叔和文坐在台阶上,表情是有点不甘的,他的故事,成了“空等”。为什么是“空等”呢?我想,答案只有当事人知道了。

不过,生命中,美好的事情只要出现过,就已经很美了。特别喜欢这位老人闻花香的镜头,生命的灿烂,可以在任何时候都绽放。

渣男贱女?

因为言情小说都只选择三观正的看,所以,对于文和英这对,我的定义是“渣男贱女”。当然,并没有特别的厌恶情绪,因为人性本贱,人至贱则无敌。

而这对男女,最毁三观的是,竟然能够在客栈的房间里就这么站着抱一夜,我的天啊,脚不会酸吗?

好了,不开玩笑了,那个年青人都热爱文学、讲究浪漫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,现在的年青人,都跟在台湾的英以及那个生产当天抽烟喝酒的台妹一样了——他们看到的世界,都是“只看自己”的世界了。

刘若英饰演的英,在乌镇和台北,感觉就是典型的“精神分裂”,文也是,在和英的独处中是一个人,和大家的相处中,又是另外一个人。这到底是“爱情的模样”呢?还是“文青都是MPD”?

当然,合理的推测是,七匹狼男装的那句”男人不止一面”。英有她内心最感性的一面,孤独、渴望爱、追求思想的契合和心灵的悸动,于是,她爱上了成长、教育、社会三大背景迥异的文,或者说她爱上了文能给她的那种感觉,再或者,她爱上了文身上的自己。那种“自己的感觉”,相伴了十年的雄是给不了她了,因为雄社会了,一个社会人,会遗忘掉自己的大部分。英还有一面,爱笑,30岁了,还喜欢撒娇,做一些少女动作,同时还有着不错的社会技能和社交能力,赚钱没有任何问题,戴着墨镜走在酒店大堂,跟大佬一样。——英的这种多面性,每个人都有,因此,量变引起质变,质的问题,其实可以转化为量的问题,每个人的多面,无疑就是各自量的多寡。

英的“贱”,“贱”在“太自私”。女生能“自私”,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情,因为这代表着有人惯着。英因为父亲、因为雄,快活了30年,不用长大。她可以很肆意地对任何人开心地笑,可以很肆意地放任内心的感觉。但没有人可以一辈子不长大的,在英的父亲去世后,英本来应该彻底长大的,但因为雄,她就长了一点,就被雄告知“没事呢,还有我,你不用长大的”,于是,治标不治本,最后来乱了。

英可能觉着,她对雄是习惯,不是爱,或者就算是爱,也是“习惯的爱”了。但既然曾经爱过,那么关键应该不是习惯不习惯,而是,为什么没有回忆起曾经的感受呢?在北官房胡同,雄递给了英一支花,但没有等她,当英回过头发现雄不在了的时候,我觉得她是觉得,下一个让她不用长大的会是文吧。

然而,文自己也只是个没长大的孩子。

两个没长大的孩子,凑在一起,怎么可能有未来?

庇护着文,让文不用长大的有齐叔,有劲,更有默默。齐叔和文再情同父子,那也不是真父子,因此,经历过风雨的齐叔不会也不能让文长大。劲是“傻人有傻福”“傻人有傻智”,他在某个维度下,比文还小,也因为不是一个阶层,且不具有必然联系,他也是不会也不能让文长大的。根据俗套的爱情平衡定律,先爱及更爱的那端,必然是处于劣势的。因此,默默在文面前总是妥协,不具备让他长大的能力。比较可悲的是,文一直欺骗自己“默默才是没有长大的那个”。

额,再来个推测,抛去文在北京的经历不考虑(我觉得文在北京的经历应该是合理化他爱上英的有力支撑),文后面会接受默默,并且与她保持亲密关系,原因是,英让他开窍了,这个“书呆子”对两性关系有了朦胧的认识,而在启蒙人马上走人后,雪中送炭、恰逢其时来个第二个女性。在这些条件下,文再拒绝就真的要注孤生了。

一个社会化的考虑,文和英就算在一起了,也是走不下去的,这对CP组合之后,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指数太低了。“有情饮水饱”这种话,比“没有人是一座孤岛”还特么操蛋。

李心洁or周迅?

因为基本没有看过周迅的作品,所以,对“如果周迅来演默默,会比李心洁更好”的看法,我不是赞同的。

《似水年华》这个时代的电视剧,特点是,不会让演员化完妆之后看不出是谁,也不会有那些你根本分不清谁是谁的无奈。所以,个人的看法是,虽然李心洁这张脸不必周迅精致,但就是因为这种“普通”,反而可能才更适合默默。就好比秀,仔细看盖奕那张脸的时候,并没有秀整体形象给人的那种舒服的感觉。而且,假如一个刘若英,一个周迅,傻子才会看不见自己身边爱慕自己的周迅——那样,这戏就没办法演了。(周迅和刘若英都是小圆脸吧)

《似水年华》里面的文就是这么好命,身边有个默默从小相伴一生。有一种理论是,如果你没有爱的人,或者你爱的人不能跟你在一起,那么你一定要选择爱你的人,并且忽视你曾爱的人(如果有),那样,你就完美了。

只要生活在乌镇,默默本来算是一辈子都不需要长大的,但是因为爱上了文,她让自己长大了。所以,文就是“渣男”。

所以,我

所以,两个小时前我写下“所以,我”这个标题是想说什么?

既然忘了,那就说点杂七杂八的事情吧。第一个问题是,二傻为什么20多集里都不换衣服呢?

每个小镇都会有故事,有故事的小镇里都会有一个“傻子”,这是个统计学的概念。其实,整部电视剧里,只有二傻是真正属于乌镇的。他的身上,折射了这座千年小镇的生活面貌,小、大家互相都认识、交流频繁、善良、包容、热情、简单的快乐、不变。

第二个,两位导演

电视剧的导演是两位,黄磊和扈强,一个演文,一个演雄,乍一看,好尴尬的啦——女主,你要听哪位导演的?

三,黄舒骏——我无法理解黄舒骏就这么哼几遍“当我想你的时候,哼哼哼哼哼”,然后刘若英说,“你唱得真好听”,所以说,歌手就是这么专业。

时间的玩笑

题外话,之前发的朋友圈,发完我就跟人说,最多3个赞和评论,一个小时后,我猜准了。唉,这么被打击都习惯了,等我有钱了,一定会把微信账户给注销的。

大学在宿舍听了三年《年华似水》2017年5月开始看电视剧《似水年华》,23集,今天(2018年7月27日)终于看完了,打个油,纪念下这一年。
一行三会变两会,资管新规破刚兑。
银行存管打水漂,P2P全玩完了(liao)。
美国单挑全世界,来刺痞客(Let’s pick)BTC。
企业融资难于天,A股潭水深千尺。
租房口号破云出,贷着房价苍松挺。
消费升级物价涨,大手大脚俭不起。
三胖跨过三八线,北平也要修个仙。
佛系人民唱民谣,似水年华光阴去。


已发布

分类

来自

标签: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